第444章_如果这是宋史
第一小说网 > 如果这是宋史 > 第444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44章

  公元1103年的春天里,韩少年仍然快乐逍遥着,还要再过4年,他才会突然猛醒,厌倦这种无所事事的浪荡日子,跑去军营里当大兵。

  他姓韩,名世忠,字良臣;

  第三大的孩子姓刘,他也出生在公元1089年,从资料上没法比较他和韩姓少年谁大谁小,但出于种种原因,包括他的人品问题,从古至今,从来没人把他排在韩少年之上。

  刘少年是所有国之少年中唯一一个出身名将之家的将门之后,他父亲名叫刘延庆,官衔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、保信军节度使。这意味着从小到大都接触到职业军人,以成为职业军人为目标接受训练。

  这样的出身,系统的学习,他本应该是众少年中最神勇最智慧最职业的一位军人,对国家做出无与伦比的贡献才对。可奇妙的是,教育型的人才永远比不了自我觉醒的人。

  因为自我觉醒,自我完善的,叫天才。

  他叫刘光世,字平叔,保安军(今陕西志丹县)人。

  上面3人加上岳姓孩子是30年之后神州板荡中原沦丧时汉民族最后的屏幕,他们是最强的英雄,各有自己的独到之处,足以压倒世间其它豪杰。

  但是一对亲生兄弟除外。

  这是两位姓吴的少年,他们远远地站在国家西南边疆的丘陵高地之间,护卫着蜀川大地。这是最致命的地段。

  自古以来,中国各朝代如想统一天下,混成江南,必须先把长江上游的蜀川征服。如秦朝,得蜀川之后国力大增,再顺流而下,长江沿途地段势如破竹,迎刃而解。三国时晋先破西蜀再灭东吴就是这个套路。

  如果不这么做,就得在长江两岸列阵,强攻硬打,只有稍有闪失,就会像曹操、刘备一样把几十万人马扔在水里。

  蜀川如此重要,吴姓少年的担子之重可想而知。毫不夸张地说,没有他们的努力,就没有前面四位将军发挥的余地,更没有汉民族得到喘息重新立国的机会。

  他们是闪耀在西南边疆的双子星座,一生战无不胜,是27年以后,全国精锐都在异族铁骑面前战栗丧失斗志时,与异族最先接战,战而胜之的人。

  在公元1103年的春夏之交,吴姓少年中的哥哥10岁了,还在老家德顺军陇干(今甘肃静宁)生活,不久后移成水洛城(今甘肃庄浪)。这里距离蜀川大地太远了,他登上最高的山峰也看不到那里。正如他看不到自己后来的命运。

  他叫吴阶,字晋卿;弟弟叫吴璘,字子挺。

  综上所述6个人,有一个共同点,他们都是北方人,除了岳姓孩子之外,其余的5个甚至全都是西北人。这不是偶然的巧合,他们有着共同的出身,都是帝国西北军团的战士。

  荣耀的西北军、劳累的西北军、苦难的西北军。

  奇妙的是,他们的领导却是一个蜀川人。

  这个蜀川人的岁数很小,只比最小的岳姓孩子大6岁,生于公元1097年,汉州绵竹(今四川绵竹)人。他是大有来头的,唐朝著名宰相张九龄……的弟弟张九皋是他的祖先。

  在公元1103年的春天时,他只有6岁,却已经是个孤儿。他和别的孩子截然不同,终日沉默寡言,门外的春光,小朋友的打闹都离他很远,他把自己关在房里专心地读书。他要成名,走最正统的路,做最大的官。这是他的理想。不久之后,他会从蜀川出发,沿着当年苏轼走过的路,向京城进发。

  他会成为国立大学的学生。

  在那时,他自己都不会知道,以荣耀的文官为目标,发奋努力的自己,会在后半生和大兵们搅在一起,争着抢着做最大的头领,时刻打得头破血流。

  他叫张浚,字德远。

  公元1103年的春天就这样过去着,每个人都奔向着自己的命运。在这个无比宽阔的舞台上,主旋律仍然是赵佶。他的生活决定一切。

  在这一年的春天里,赵佶兴奋、雀跃,他的愿望一步步地实现了,最初的一步最重要,是后面的根基,所以务必要做好。

  盖新房。

  原来的皇宫虽然好,但不是他的风格。他住的房子不仅要豪华,更要功能齐全。不仅要功能齐全,更要喻义深刻。比如最开始修的两座宫殿,景灵宫、元符殿。它们一个有传承意味,从真宗开始就有景灵宫,刘娥时代烧毁了,这时他来重建;

  元符,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,他伟大的哥哥哲宗的最后一个年号,以这个名字命名的新宫殿,代表着他沿着兄长光辉的道路继续前进的决心。

  这两座宫殿迅速建成,在公元1103年竣工了。第二年,他有了新的创意。远古时大禹治水功在万世,创立夏朝时集神州之金铸造了九鼎,成为皇权的象征。可惜那都是好几万年前的事了,九鼎被抢来抢去烧来烧去早不知哪儿去了,历代的皇帝们对此都摇头,把它当传说一代代地往下传。

  赵佶不这样,轮到他当皇帝,要做经典中的经典,达到无缺程度的完美。

  他翻阅古籍重铸九鼎,铸成之后在太一宫的南面新建9座宫殿来安放它们。这9座宫殿各有城垣,上有巡视的短墙,名叫睥睨。各睥睨颜色不一,与殿中之鼎相呼应,比喻神州各处大地。在9殿之外又筑一条长垣,墙里边总称为“九成宫”。

  修完了这些,赵佶喜悦之余悄悄地问了下蔡京,俺的首相,手边的钱还有吗?蔡京很轻松——陛下,“方今泉币所积盈五千万,足以广乐。”

  君臣相视一笑,好,我们继续修。

  继续修,关系理不顺了。有人很不高兴,前面的工程你蔡京包了,下面的是不是要考虑下别的同志的感受了?

  宫里的太监们有意见。

  作为同党,童贯时刻都保持了尊严,他可不是隐藏在幕后当手机大佬的人,那种类型的大佬另有其人,他比不了。他要的是实权、风头两不误。具体到眼前,修宫殿这种好差使绝对不能被挤到外围。

  他联合起杨戬、贾详、何诉、蓝从熙等4个大太监提出了一个方案,刚一出炉,立即让赵佶眼露精光,让蔡京心底发凉。

  不愧是一直在皇宫内部工作的人啊,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宋朝皇宫的缺陷,按这个方案进行,立即改天换地,宋朝的皇宫将提升一倍的魅力。

  开封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、最瑰丽、最富庶、最商业的都城,可宋朝的皇宫在赵佶之前的规模是历代正朔朝代里最小的。周长只有5里,折今2300米。这够干什么的,哪怕再雕梁画栋,也实在太局促了嘛。

  所以要扩。

  却不说是扩,而是补充。补充的建筑也很附合太监的身份,只是一座大食堂。这座食堂名叫延福宫,是皇帝专门用来和大臣们聚餐的,建在大内北边的拱辰门外。名头很大,规模很小,想想皇帝皇后住的面积只有2300米,就知道它能啥样了。

  5位大太监提出的方案是,推倒皇城的北面城墙,推倒原延福宫,以原来大内的整体面积为准,建一座宫殿群。

  这座宫殿群划分成5个区域,由5个大太监各包一区。这5位老兄一个个熟门熟路地跑到封桩库、内库、国库等各大藏钱的地方,什么叫不计工本啊,有多少钱就给咱家拿多少出来,这时候重要的不是钱,而是竞争机制,无论如何不能被比下去。

  这样子建成的延福宫是什么样子呢,列出些原始数据吧。

  新宫东至景龙门,西抵天波门,亭台楼阁宫殿水榭,中国古代所有的建筑形式一应俱全。殿,有穆清、成平、会宁、睿谟、凝和、昆王、群玉七座;

  阁,分东西两群。

  东边蕙馥、报琼、蟠桃、春锦、叠琼、芬芳、丽玉、寒香、拂云、偃盖、翠葆、铅英、云锦、兰薰、摘金15阁;

  西边繁英、雪香、披芳、铅华、琼华、方绮、绛萼、稼华、绿漪、瑶碧、清音、秋香、丛玉、扶玉、绛云15阁。

  在这之外叠石成山,另建两座超级大阁,高11丈、广12丈。如此高阁怎可不临水?阁下挖池注水,横400尺,纵267尺。

  这些都盖好之后,赵佶进来走了走,边走边摇头。景致虽好,过于雕琢,都是人工气象……烦啊,这群没艺术细胞的东西,没文化太可怕。

  面对皇帝的新要求,童贯等太监都羞愧地低下了头,不管他们有多大的信心,这种任务实在是他们搞不定的。童贯很不情愿地看向了蔡京,仍然只有这个人,才能满足陛下的才情欲求。

  装修一座宫殿群,和画一幅画是一样的,胸中之沟壑,眼界之高凛,缺一不可。这一点蔡京已经用两次实际行动证明过了,一次是在杭州为赵佶作画、选古董,另一次是前面建景灵宫的时候。

  历代修宫殿无非镶金嵌银,或者雕砖画瓦,都是人为艺术。蔡京独出心裁,他从江南的苏、湖两州运来了4600块太湖石。太湖石以千姿百态灵动天成著称,把它们巧妙地嵌入宫殿之中,立即在一片堂皇、中正、死板之中跳出了鲜活的气息。

  赵佶一下子入迷了,他一生没出过开封城,只读过万卷书没行过百里路,哪见过这些大自然的杰作?受不了了,真的受不了了,他命令在江南设置专门部门,给他搜罗这些不值钱的石头。

  石头,从此伴随了他的前半生。

  这时延福宫建成,赵佶非常期待,蔡京还能再带给他什么惊喜。

  某一天,蔡京很清爽地进了宫,几乎是啥也没带,如果说有,只有两三个奴仆抬着一只竹床,上面盖着黄色帛帕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diyi6.com。第一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diyi6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